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武道房[1,2]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41-50,共10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明代道学家与诗学”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SK072ZD
摘 要:黄宗羲(梨洲)的文学观念建立在其学术思想的深厚基础之上。从学术与文学融通的视角,能更好地理解梨洲文学批评观念形成的学理机制及其深刻内涵。作为学术史家,梨洲认为学术要"发先儒之未发",才能推动学术史之进步。他以学术史的眼光进行文学批评,认为学贵自得,诗文亦贵有己。不论是学术,还是文学,梨洲都反对依草附木,摹效他人。他提出诗文要以"情至"为宗,这个文学观念实是从他的哲学思想衍生而来。梨洲对于心、性、情等传统哲学命题有创新性的解释,由此衍生出他的文学性情观,并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创见。其诗文性情说既不同于明代性灵派的观点,与理学家的文学思想也区别了开来。梨洲认为,"道"、"学"、"法"、"情"、"神"是文学的五要素,获取五要素途径是通经学古。通经学古的背后是梨洲道学、儒林、文苑通而为一的学术思想。因此,梨洲的文学观念实是其学术思想的外化和延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