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吉训明[1] 李思颉[1] 吕国蔚[2] 张颜波[3]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低氧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69 [3]泰山医学院神经内科,山东泰安271000
出 处:《中医药信息》2011年第3期158-160,共3页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应用逆向激动、逆行标记、细胞内记录与染色等现代技术,首次在大鼠、猫、猴身上发现,脊孤束(SST)、背索突触后(DCPS)2种单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和脊颈束-背索突触后(SCT-DCPS)、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脊孤束-脊颈束(SST-SCT)3种双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这些神经元/传导束的兴奋性受NMDAR-PKC-NO膜信号传导体系调制。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基础提供现代科学策略。
关 键 词:经穴脏腑相关 躯体内脏相互作用 脊髓感觉神经元/感觉传导束 脊髓背角 孤束核 背索核 外颈核
分 类 号:R224.1[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