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转型下的农民国家认同与基层治理——鄂东北杨村修路案例对于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启示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锋[1]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69-75,共7页Journa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项目编号:06BSH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文章通过杨村修路的案例展现了如何激发农民集体合作的过程。在资源输入的背景下,发挥民主机制来表达农民对公共品需求偏好及其决议,有利于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实现公共品供给的合理性。通过强有力基层组织连接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和资源有效转化,使得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农民对国家的强认同则可以在基层治理中进行转化并提升为基层治理的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还得将其嵌入在地方性共识之中使得大传统与小传统对接,进而促进与国家对接的农村社会基础的整合与再造。因此,在治理转型期,要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正是在于将农民的国家认同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

关 键 词:农民合作 治理转型 国家认同 基层治理能力 

分 类 号:D42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