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交流——读丁尔苏的《对应、互动与启迪:中西符号理论之沟通》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良林[1] 胡志红[2] 

机构地区:[1]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2]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  处:《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3期151-155,共5页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740012);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项目号:CX10B_068R);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项目号:2010bs0023);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摘  要:国内符号学研究从机构史角度看,虽然已发展了20年左右,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条块分割的分散状态,在广度和深度上仍然没有全面体现出符号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即跨学科性。例如由中国逻辑学会成立的符号学研讨会基本上局限于哲学领域内,

关 键 词:符号理论 符号学研究 对应 交流 中西 条块分割 跨学科性 中国逻辑 

分 类 号:H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