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的生长与无根的想像——论“后知青作家”的苦难意识及创作景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阿兵[1]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出  处:《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JBS10042);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zwd017)

摘  要:不同于前辈作家的经历和记忆,造就了"后知青作家"不同的苦难意识和创作景观。"后知青作家"大都选取"生长"作为追溯苦难的意义空间;在他们笔下,主人公们荒芜恣肆的生长过程,往往蕴藏着自由与苦难的辩证法。然而,随着时代语境的更换,对于苦难的自由想像日益面临着失去历史本质的危险。

关 键 词:后知青作家 苦难意识 生长 自由 想像 

分 类 号:I20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