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蒋林志[1] 谭少健[1] 黄崧健[1] 

机构地区:[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宁市530021

出  处:《广西医学》2011年第9期1185-1187,共3页Guangx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Z2010362)

摘  要:1988年Marshall报告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surgery,PRK)的临床应用,1990年Pallikaris为了解决PRK出现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和屈光回退,提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LASIK有角膜瓣并发症的缺点,人们又回归到表层切削,于1999年、2003年分别提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

关 键 词:表层切削 角膜上皮下混浊 丝裂霉素C 

分 类 号:R772.2[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