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恰慈和1940年代后期平津地区的文论建设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一[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文学院,210093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8期177-191,共15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945年至1950年代中国文学转型研究"(批准号08jA751024)阶段性成果;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批准号10BZW099)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40年代后期以袁可嘉为代表的受原京派作家影响的平津地区年轻学人、作家展开的文学批评是战后重建中国文学的多种路向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种路向,他们与左翼文学阵营展开的争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建设性文学价值的论战之一,瑞恰慈思想成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理论源泉。袁可嘉等与瑞恰慈思想的主要对接点是文学的兼容性、调和性、开放性,这一对接在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显示出瑞恰慈的理论对中国现代文论影响的高度。

关 键 词:瑞恰慈 袁可嘉 文学重建 新诗现代化 

分 类 号:I209.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