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狄[1]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15期157-157,共1页
摘 要:北京作为都城,在历史记载上其佛教活动甚是兴旺,如1700多年前晋代就出现最早的寺庙也就是现今的潭柘寺,后又有了奉福寺、光林寺等,"到了唐代北京地区的佛教寺庙已达60多座"1,并且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弘法高僧。现北京及周边地区最早形成的城市大致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当时称为"蓟";到隋唐时期改称"幽州"、"蓟县"等;辽代在此修建南京城成为"五京"之一,其后又有"燕京"、"蓟北"、"宛平"等称呼;后金人在这里建都城,称"中都大兴府",也是当时金人"五京"之一;到元代则设燕京路大兴府、中都路大兴府,后在金人所建都城基础上修建元大都,定都与此,称为"大都路",由此开始正式奠定了现今北京城的基础;明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明政府迁都北京城,随后清代也是定都于此。由上面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北京在中国历史的突出地位,所以作为人类文化之一的佛教文化在此源远流长也就不为奇怪。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在隋唐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明代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北京地区则是元明清达到鼎盛2,民国初年才开始衰落,较广大中原地区来说时间稍晚,此外在佛教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活动由于种种原因3对北京地区的佛教影响不大,所以佛教个宗派遗迹在北京留存较多。本文着重于藏传佛教在北京的发展和历史遗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