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政[1] 赵俊华[2] 任慧雯[2] 赵玉霞[1] 门桐林[3] 曹丽艳[1] 范增慧[1,2]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2]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3]沈阳市胸科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1年第26期72-74,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沈阳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081269-9-00)
摘 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44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在清除的2 001枚淋巴结中,共有445枚(22.2%)发生转移。第11、10、7、5、4、3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高(>20%),第9、8、6、2、1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低(<20%),P<0.05。T分期不同的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不同,T1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9%、41.9%、34.8%、18.8%,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P均<0.05)。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9%和34.9%(P<0.05)。右肺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左肺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略高(P>0.05)。肺上叶癌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易发生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与其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及所在肺叶有关。纵隔淋巴结转移多呈跳跃式。为术中行淋巴结廓清和放疗靶区设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