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祁晓明[1]
出 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5-102,116,共9页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诗学的东亚生成>(批准号:10YJC751038)
摘 要:《沧浪诗话》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在禅宗盛行的镰仓、室町时代,主要经由中土禅僧的赴日弘道,或日僧的中土求法而传播。中世歌论或取沧浪诗论的只言片句,或侧重沧浪的批判精神,在突破旧的传统束缚,创新歌学理论方面受到《沧浪诗话》的深刻启发。有着抽象思辨色彩且反对"以文字为诗"、"尚词而病于理"、"尚理而病于意兴"的沧浪诗论,适应了和歌理论由偏重外在的修辞、体裁,向探究内在的抽象本质这一文艺思想变革的需要。而沧浪诗论与传统和歌论精神的相通,也是其能够为日本人所接受的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2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