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三种演义方式——《死水微澜》、《大波》与《银城故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永兵[1] 

机构地区:[1]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141-149,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李劼人建国后将创作重点放在《大波》的修改上,修改后的《大波》从人物塑形、结构方法以及细节处理等各个环节与《死水微澜》、旧版《大波》等都有着质的区别,《死水微澜》和旧版《大波》处处体现人物与历史并重的思想,力图从生活和思想的变化来体现社会与历史的变化,从个体生活状态和生命方式中呈现出历史的"真相"。新版《大波》则是遵照革命历史主义的逻辑,站在革命的立场,以革命史代替个体生活史与心灵史;李锐的《银城故事》同样也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李锐在揭示历史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之后,将关注视角转向普通人的生活与生命。因此,三个版本的辛亥革命正是历史的一派为三,从《死水微澜》、《大波》到《银城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一个作家/不同作家在不同时段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想象方式的变化,及其背后不同的历史思维逻辑与不同的主体呈现。

关 键 词:《死水微澜》 《银城故事》 《大波》 辛亥革命 历史主义 生活状态 长篇历史小说 生命方式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