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

作品数:55被引量:9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薇谢天开陈思广雷兵阎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杂志》《四川教育》《北方文学(中)》《艺术广角》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波》重写为几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8-84,共7页刘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17ZDA279)。
李劼人“大河小说”三部曲最后一部就是《大波》。《大波》存在两个迥然不同的版本谱系:中华书局1937年出版,故事内容相对完整,称为旧版《大波》;作家出版社1958年至1963年陆续出版,尚未写完作家就撒手人寰,是为新版《大波》。不同的版...
关键词:李劼人 《大波》 版本批评 
成都皇城坝的三个历史镜头
《同舟共进》2024年第2期72-75,共4页向以鲜 
在长篇小说《大波》(重写本)中,成都作家李劼人借小说人物的视角写道:还没有到正午,傅隆盛到底忍耐不住,拉起田街正,就随着人群向皇城走来。
关键词:李劼人 小说人物 《大波》 历史镜头 皇城 成都 长篇小说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创作经过
《同舟共进》2022年第11期37-40,共4页龚静染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其中,《死水微澜》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长篇”。但是,创作这三部曲...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史 《死水微澜》 李劼人 《大波》 《暴风雨前》 三部曲 近代史 大河 
历史与记忆:辛亥年的周善培
《读书》2022年第6期83-92,共10页戴海斌 
李劼人创作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向为历史学者所重。一九六二年,他在致友人信中说,《大波》第三部挖掘成都假独立之根源,使掩饰五十余年的真面目之“周秃子”,暴其丑恶于光天化日之下。这个“周秃子”...
关键词:李劼人 《大波》 《死水微澜》 大河小说 历史学者 五十年代 历史与记忆 《暴风雨前》 
李劼人笔下的辛亥革命前夕之四川政局
《文史杂志》2021年第6期19-21,共3页任宇欣 
李劼人亲历了晚清政治变局与辛亥革命。他的长篇小说,尤其是“大河三部曲”,用文学的手法表现了那个大嬗变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众生相,显示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锋芒与民族情怀、人民情怀。
关键词:大河三部曲 保路运动 《大波》 价值重估 
一种反殖民的成都镜像——从空间视域看初版《大波》的辛亥革命叙事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3期47-58,共13页丰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百年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研究”(16CZW047)的阶段性成果
李劼人对于民国历史的思考,是以成都为主要空间载体的。正如李怡所说,"以内陆腹地的成都为例,李劼人、郭沫若等知识分子的个人趣味、思维特点就与京沪主流有异,形成了近现代嬗变的地方特色"②。李劼人在《成都历史沿革》一文中详尽地梳...
关键词:李劼人 李怡 内陆腹地 思维特点 反殖民 民国历史 个人趣味 现代嬗变 
“三个叛逆的女性”——论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被引量: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6-9,共4页李德慧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劼人是一位重量级作家,他独立于各种流派之外,始终保持自己的写作姿态。其在作品《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称之为“大河小说”中塑造了三位性格极为鲜明的巴蜀女性,这些女性身上散发出原始的生命激情...
关键词:“大河小说” 李劼人 女性形象 《死水微洋澜》 《暴风雨前》 《大波》 
闹市中的老商场——商业场
《晚霞》2018年第23期17-17,共1页何定镛 
成都市中心最为人们称道的老商场,非商业场莫属了。读成都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再读成都文学大家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其文章无不提及商业场。1949年至1979年,我住在...
关键词:商业 商场 中国近现代文学 《暴风雨前》 《死水微澜》 1949年 成都人 《大波》 
龙门阵里摆谈出的“革命”:《大波》(1937)的历史叙事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11期177-194,共18页赵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第62批面上资助"李劼人长篇小说中的社会网络与历史叙事";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信息传播、文学社会学和小说修辞学的角度,重新解读李劼人出版于1937年的初版《大波》中的历史叙事。作为一种讲故事和信息传达方式的"龙门阵",在这部小说中既是表现手段又是表现和反观的对象。通过对小说的叙述格局,以及其中大...
关键词:李劼人 《大波》 保路风潮 转述 龙门阵 
社会网络分析与“《大波》三部曲”的人物功能被引量:18
《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50-64,共15页赵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李劼人长篇小说中的社会网络与历史叙事"(项目编号:2017M620823);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数字人文与二十世纪中国长篇小说文本数据挖掘"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信息传播和文学社会学的角度入手,借助于"数字人文"中一种支柱性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对中国现代小说家李劼人的代表作"《大波》三部曲"前后两个版本、共五个长篇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网络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数据...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李劼人 信息 中心性 数字人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