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聃[1] 刘晓冬[1] 张拥波[1] 李继梅[1] 王得新[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北京100050

出  处:《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第19期1554-1556,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2009-3-07)

摘  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目前,我们尚无法判断颈动脉斑块是否将发展为症状性脑卒中,并且何时出现症状?高危患者的筛选将是血管干预的基础。研究表明炎症、脂质沉积、凋亡、蛋白水解、血栓形成和血管新生等分子过程与动脉斑块易损性高度相关,而且,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较其狭窄程度更为重要,因此,明确动脉斑块的组成及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文献重点探讨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病理生理特点、其生化标志物以及临床应用,以帮助识别具有易损斑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加强脑卒中的防治。

关 键 词:颈动脉 狭窄 斑块 生化标志物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