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儒者巍岩的未发心性论以及对朱熹理论的新阐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邢丽菊[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4期118-123,12,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上海市2009年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未发与已发问题最初见于《中庸》,是儒学思想中研究心论的原型。中国宋代大儒朱熹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朝鲜后期代表儒者李柬(号巍岩,1677-1727)在继承了朱熹思想的基础上,对未发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释。他将未发分为浅层意义上的"不中底未发"和深层意义上的"大本底未发",并强调后者是本质意义上的未发。前者之气是本然之气,湛然纯一;而后者之气是血肉之气,有清浊粹驳和刚柔善恶。未发状态下,虚灵洞彻的心体起主宰作用,所以未发心体纯善。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本然之心与气质之心,并使之对应于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主张"心性一致"。这一观点并不是说心等同于性,其核心在于心与性在价值论上的一致性。心性一致论在哲学性和思想性上起着连接朱子学和阳明学的作用,体现了朝鲜中后期儒学的"心学式"发展,在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未发 中和 本然之心 气质之心 心性一致 

分 类 号:B244.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