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晓明[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 处:《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5-12,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中国文化意象的再生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JJD720032
摘 要:细读毛传孔疏可以发现,20世纪的主流解释貌似科学,然而大处并没有采取历史客观的立场,只用现代抒情文学的眼光来看《诗》,因而基本上不能对毛传的政治文化意图有同情的了解。本文综合前辈学者如朱东润,当代学者如林庆彰等研究成果,首先要对"民歌"这一解释图式进行解构,还原《诗》二度创作的"士人政治文学"质量,为所谓"附会蒙蔽歪曲"说解咒。其次,主张要对"政治文学"重新有一个正面的肯定,主张要对儒家从巫祝手中将"诗"解放出来,变成士人社会的思想表达与权力资本有一个正面的再认。这是为所谓"维护政教伦理"说去执。第三,透过原典中有关《关雎》、"美刺"的论述细读,结合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进一步讨论文学中文明关怀、道德优势与政治伦理批评的正当性,高度肯定了诗人的话语权。文学的话语权体现在广义的文学可以赋予政治权威以更高的价值,有思想有关怀的文学家可以参与赋予政治权威以正当性,从而抉发一重公案:20世纪《诗序》的解释中,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如何被遮蔽了,从而导致某种纯文学的神话。当代中国文学与思想的新生命,在富有生机的旧传统的渐渐复苏之中,仍有待于深深的向下扎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