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延滨
出 处:《诗选刊》2006年第3期85-89,共5页Journal Of Select Poems
摘 要:一、社会形态与诗歌的形式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讲究形式的文学。关于诗歌形式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我非常认真地学习前人和当代理论家们的成果。这些文字学、声韵学及其有关的学问,都证明了诗歌因形式的成就而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并因形式的发展而形成诗歌的历史,因形式的困惑而困扰着诗歌的发展。但我也感到,诗歌形式问题,绝不是一个与社会形态完全无关的美学问题,社会形态也在诗歌形式上得到映射。古典诗歌的整齐、规矩、对称、起承转合等所表达的中庸、平和、统一和稳定,恰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高度发展、封建秩序严格分明、封建伦理缜密井然这种社会形态的鲜明体现。自由诗的无序和放纵,恰是对这种秩序焚之于烛后,那些欢快的火焰舞蹈的姿态。又如,未来主义的阶梯式诗句,最好表达一种向上的昂扬的社会情绪,因此在20世纪初的前苏联有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存50年代的中国有贺敬之的阶梯诗,而在这之上的,是两个国家初掌政权的工农兵激昂自豪的情绪、天天向上的豪情。又如,金斯伯格的《嚎叫》放纵无形,是对美国绅士体面的反动。又如、毛泽东提出民歌与古典诗歌相结合,体现了50年代"百花齐放"的理想与二元对立的现实发生冲突后,通向美学旧秩序的一条田园小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