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伦理

作品数:550被引量:67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雨岑李冬莉宁可蒋福亚刘希烈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选文功能视域下《祝福》的教学内容选择
《读写月报》2024年第24期20-25,共6页裘正 苏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论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及其问题研究”(编号:20BZW01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后现代主义文论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及其问题研究”(编号:ZGW20109)的阶段性成果。
《祝福》作为一部备受推崇的文学经典,其深厚的内涵与多元化的思想主题展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对该小说进行文本解读时,理应追求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方式,以充分领略其丰富的意蕴。然而,在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对《祝福...
关键词:中学语文 《祝福》 封建伦理道德 教学内容选择 作品主题 文学经典 文本解读 教学实践 
孟子答刁问
《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14期51-51,共1页王长绪 
有一天,有人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仪的规定吗?”孟子说:“是的。”那人又问:“如果嫂子掉到河里,小叔子要不要去救啊?”这个问题问得很刁钻,是个两难问题。答“救”,违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伦理。
关键词:封建伦理 男女授受不亲 两难问题 孟子 
女性生存困境的现代书写——以余华《文城》中的纪小美为例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0期31-33,共3页张静怡 
2021年3月,余华出版了八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文城》。作品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令人深感惋惜。在描写女性群像时,作家有意置换了叙事语调,尤其是“文城补”一篇,突破男性视角而着重以纪小美这个女性角色传达女性声音,张扬女性意识。面对封...
关键词:封建伦理 女性声音 男性视角 悲剧价值 女性群像 余华 娜拉 生存困境 
《儒林外史》的冲突设置
《鄂州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56-57,共2页王秀红 
作为综合题材的小说,《儒林外史》解读了现实中的多个问题,例如科举问题、人性问题、封建伦理问题以及封建吏治问题。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借助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展开叙事,通过塑造范进、王冕这些有“气节”又迂腐的知识分子形象,...
关键词:儒林外史 冲突设置 悲喜剧 知识分子 封建伦理 
任是无情也动人--浅论薛宝钗之沉沦幻灭的复杂性被引量:1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年第11期11-14,共4页申剑飞 
薛宝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雕塑的中心人物之一,也是贯穿全书脉络的“三角”爱情故事中并不那么讨喜的置身于两情相悦之外的“可怜人”。她的命运并没有逃脱全书的悲剧基调,更是典型地反映了《红楼梦》最官方最平易的解读———...
关键词:中学语文 封建伦理 中庸 精明世故 
明年的春天还会到来吗?——评《小城之春》
《长安学刊》2021年第5期79-80,共2页张贝 
《小城之春》以独到的视角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通过特定情境下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不仅折射出了社会问题,更是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小城之春 艺术特色 封建伦理道德 自由的限度 
浅析《白鹿原》中女性悲惨形象
《戏剧之家》2021年第19期191-192,共2页赵婕 
悲剧是将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悲剧文学艺术史的一颗璀璨之星,小说中的众多女性人物,在封建传统礼教的压迫下人性产生了扭曲,在痛苦中毁灭,但是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性特征,也能...
关键词:女性形象 传统文化 封建伦理 
论“兄弟怡怡”幻灭的原因——兼论张沛君形象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44-46,共3页查媛媛 
鲁迅小说《弟兄》主线辅线交织展开,主线张氏“兄弟怡怡”,辅线秦益堂家老三老五大打出手,看似正反对比,实则仅仅是“兄弟怡怡”幻灭前后的区别,本质上并无二致。“鹡鸰在原”只是封建社会建构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化存在。这一理想的存活...
关键词:“兄弟怡怡” 《弟兄》 封建大家庭 封建伦理道德 张沛君 
海派名家吴淑娟花鸟四屏赏鉴
《东方收藏》2020年第11期44-46,共3页王卫东 
在中国书画史上,女画家的书画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在封建帝制的数千年中,女画家大都深居于闺阁之内,其才华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女性在重重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时,她...
关键词:封建伦理道德 女画家 封建帝制 书画史 绘画艺术 闺阁 
现代小说中“孝子”与“逆子”形象的伦理阐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42-46,共5页徐汉晖 
“五四”时期,具有启蒙精神的知识精英高扬“个性解放”与“科学民主”的旗帜,对传统父权伦理极力批判。很多作家通过小说建构起“孝子”与“逆子”的典型形象,以“审父”与“弑父”的主题思想,揭露落后的奴性人格;在生动的小说叙事中...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 孝子形象 逆子形象 封建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