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作品数:92被引量:9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方竞文学武朱旭晨王婉秋杨冬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汕头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个结合”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文艺评论》2025年第1期1-9,共9页李健 张晓怡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编号:18ZDA279);深圳大学卓越重大项目“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编号:ZYZD2306)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道路非常曲折,话语体系的建构几经周折。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半个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高速发展期。学习西方而不废古典,试图构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全面引进、运用...
关键词:两个结合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西融会 话语体系 
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建筑之喻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6期101-110,共10页刘长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族神话、传说书写与百年新文学文体建构的‘中国性’研究”(23BZW103)。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深受建筑话语影响。一、基于“居”的建筑本位文化来对应文学的本质化理解;二、以“材料”之于建筑艺术的关系来表达语言之于文学的思考;三、从建筑“空间构造”来看待作品中的辩证结构关系;四、立足“堂”“楼阁”“...
关键词:建筑话语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民族建构 
斜塔上的守望——《美的守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案研究》序言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4年第1期409-412,共4页王杰 
2009年至2015年5月,我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文学武教授是我的同事,在教学和学科建设中我们有很多交流与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在他提出要我为其新著《美的守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案研究》(以下简称...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 现代文学批评史 人文学院 中文系主任 守望 学科建设 交流与合作 犹豫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粤海风》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钟永宁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黄修己 通史 五卷本 
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李长之
《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116-121,共6页文学武 何梦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域外思想资源整理与研究(1907—1949)”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1&ZD258。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无疑是个性最为鲜明、命运最为多舛的批评家之一。这位极有天分的批评家,还在青年时代就写出了《鲁迅批判》一书,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留下了不同凡响的贡献。稍后撰写的《苦雾集》《梦雨集》《迎中国的文...
关键词:中国的文艺复兴 李长之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现代文学批评史 《鲁迅批判》 批评家 李白 道教徒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审美与伦理关系的三重向度
《华中学术》2023年第2期8-19,共12页黎杨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21&ZD264】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审美与伦理的关系表现为三重向度。创造社作家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具有唯美倾向,但“为艺术而艺术”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自我表现”。借助情感的力度与另类情感,审美具有了伦理效果。新人文主义批评注重“节制”...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审美 伦理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性精神的建构--论鲁迅等现代文学家对勃兰兑斯的发现与理论开掘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11-18,95,F0002,共10页朱寿桐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理性精神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鲁迅等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勃兰兑斯的发现与理论开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鲁迅等现代文学家出于对本民族文学遗产、文学现实和外国文学现象的理性...
关键词:理性精神建构 现代文学批评 勃兰兑斯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流群体留学教育及文学论争的三次转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50-160,共11页刘雄平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流群体是一个拥有出国留学者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高知群体,不仅因留学国别的不同而形成了“留日派”“留苏派”“留欧派”“留美派”,而且因不同时期接受科学教育的差异而表现出迥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流群体 留学教育 科学教育 文学论争 文学批评 
李凤亮:《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海外视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海外视野--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三联书店2022年3月版)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也是国内第一本从专题角度切入,系统研究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的现状形态、学术重点,并基此建构“跨地域的...
关键词:批评理论 中国现代诗学 海外华人学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三联书店 理论专著 海外视野 
中国现代文学对话性批评精神的形成
《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第1期36-42,157-158,共9页王鹏程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文学变革的历史语境下,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注重独立意识、对话精神与交往功能,在审美追求与价值趣味不尽一致的前提下,联系多方面的社会、历史、道德、伦理等领域的观念形态,对具体的、动态的、...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独立意识 对话精神 交往功能 批评与反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