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作  者:李健 张晓怡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评论》2025年第1期1-9,共9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编号:18ZDA279);深圳大学卓越重大项目“现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编号:ZYZD23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道路非常曲折,话语体系的建构几经周折。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半个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高速发展期。学习西方而不废古典,试图构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全面引进、运用苏联的文学批评观念和话语,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文学批评话语建构出现工具化、教条化、过度政治化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转向学习欧美西方,一些批评家甚至将欧美的审美标准奉为圭臬。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为改变文学批评的现状提供了契机,既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科学态度,也是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科学方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方向。

关 键 词:两个结合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西融会 话语体系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