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肯堂[1]
机构地区:[1]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出 处:《大自然》1995年第1期14-15,共2页China Nature
摘 要:我国有关龟鳖类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可辨认的“龟”字,至于“鼋”(读音:元)字则始见于《诗经》,且与龟并列而明确分立为两种动物。俟后,又有一些古籍对鼋作了简繁不等的补充叙述如《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取。”《录异记·异龙》:“鼋,大鳖也。”《尔雅翼·鼋》:“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上。……鼋好自暴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仓卒不能反,为人所制。”《山堂肆考》:“鼋极有力,善攻岸,人以钩索钓之。
关 键 词:龟鳖类 甲骨文 殷商时期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太湖 叙述 诗经 盐腌 记载 江河
分 类 号:S863[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