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1995年第Z2期118-119,共2页Journal of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摘 要:社会是人类的一种有机集合体。体育课是由师生两人以上组成的群体,在教学中具有思想、情感、“三基”等交往行为,有固定的成员、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集合,有共同的行为目标,他们的共同关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课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稳定形式的“微型社会”。 既然是“微型社会”,就有一个所谓“人际关系”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际往来。从心理学观点看,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一般讲,体育“课堂微型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由师生关系、生际关系、生干关系三条主干和若干分枝交错组成的一个网络。深入分析发现,通过交往、组合、分解可以导致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组成不同层次的上述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状态和不同层次、不同指向,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情绪、气氛和课堂风气,当然也影响体育课的进程和教学效果,对成人高校来讲,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分析体育“课堂微型社会”的人际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