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复双侧颊脂肪垫疝1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建群[1] 

机构地区:[1]天津市整形外科医院,天津市铁路中心医院整形科300041

出  处:《中国美容医学》1994年第1期34-34,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摘  要:患者某女,45岁,自30岁起两侧口角旁逐渐出现一突起,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立位口内用力时突出,卧位消失。自述其父双侧口角旁亦有明显突起。检查:患者双侧口角旁2.5cm处有对称性椭圆形肿物,触之软,无压痛,如李子大,平卧时肿物消失。该部皮肤薄,与皮下组织无密切联系,可触及指头大疝囊口。诊断:双侧颊脂肪垫疝。局麻下行双侧颊脂肪垫疝孔修补术。从患者某女,45岁,自30岁起两侧口角旁逐渐出现一突起,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立位口内用力时突出,卧位消失。自述其父双侧口角旁亦有明显突起。检查:患者双侧口角旁2.5cm处有对称性椭圆形肿物,触之软,无压痛,如李子大,平卧时肿物消失。该部皮肤薄,与皮下组织无密切联系,可触及指头大疝囊口。诊断:双侧颊脂肪垫疝。局麻下行双侧颊脂肪垫疝孔修补术。从疝的口内相对应处切开颊粘膜约1.0cm,分离粘膜下见黄色脂肪团突出约2.5×3.0cm,剪除突出的脂肪,将该处的肌间隙疝囊口缝合,最后缝合颊粘膜。术后5天拆线。讨论:颊脂肪垫在颊部位于颊肌与口腔粘膜之间,由“1体4突”组成。体部从咬肌内面延伸至翼突上颌裂,为一扁长形脂肪组织。其中翼腭突、颞突、翼突分别位于翼腭窝、颞肌前缘和翼突后下方,而颊突自体的前端发出,位于咬肌、笑肌和颧肌之间,表面被覆一层菲薄筋膜、腮腺导管横过其上方或浅面,面神经颊支在其附近通过。由咬肌、笑肌、颧肌及颊肌形成的肌间隙如果先天性联系松散,或因年龄增大肌肉萎缩而间隙加宽,口内压力增大时颊脂肪垫的部分体部及其颊突就会从肌间隙突出于肌肉表面至皮下形成颊脂肪垫疝。该病虽无其他临床症状,但由于其影响面容,增加老态,故患者愿手术治疗。经以上治疗效果满意见附图。

关 键 词:脂肪垫 颊突 咬肌 翼突 椭圆形肿物 颊肌 颌裂 面神经颊支 腮腺导管 颊粘膜 

分 类 号:R782.2[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