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诱发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微核率的比较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建[1] 曹佳[1] 杨录军[1] 周利军 

机构地区:[1]第三军医大学卫防系分子毒理室

出  处:《癌变.畸变.突变》1991年第4期27-29,26,共4页Carcinogenesis,Teratogenesis & Mutagenesis

摘  要:微核实验自创建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仅有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微核实验发展为标准实验。而以骨髓为实验材料易受采样限制,也不能对动物进行长期动态观察。1980年,MacGregor等首先证明小鼠外周血PCE微核(micronuclei,MN)率与骨髓PCE微核率相当,若能以外周血作为材料,实验无疑会大大简化。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周血微核率的报道结果有些混乱。为了进一步研究微核在外用血PCE、正染红细胞(normochromatic erythrocytes,NCE)和骨髓PCE中的分布情况,我们以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为诱变剂,观察了小鼠外周血PCE、NCE以及骨髓PCE微核率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骨髓细胞微核率 微核实验 动物实验 诱变剂 MITOMYCIN 染色体损伤 小鼠脾脏 外周循环 苯并蒽 峰值时间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