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果病与早期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金岐[1] 张良皖 刘秋芬[1] 刘宏迪[2] 王祈楷[2] 冯鲁昕 

机构地区:[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  处:《河北果树》1990年第2期21-25,共5页Hebei Fruits

摘  要:苹果锈果病(Apple scar skin diseased)是我国苹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渐趋严重,以致由于防治不力而造成很大损失。大冢义雄于1935年首次报告本病,最初认为是生理病变,继而证明可以通过嫁接传染,认为由病毒侵染所致。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进行大量研究,但迄今未能证实。1982年小金泽硕城提出,苹果锈果病可能是由类病毒所致;陈玮等报告已从病株中提取到两种小分子的环状RNA。1984年,我们从苹果锈果病枝条中直接抽取输导组织液,通过离心富集得到一种细胞形态类似于立克次氏体的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经对病株花柄和幼嫩果柄超薄切片电镜检查,也已发现病组织内含有这种菌。

关 键 词:苹果锈果病 立克次氏体 类病毒 苹果品种 Apple 电镜检查 超薄切片 早期诊断技术 diseased 病毒侵染 

分 类 号:S66[农业科学—果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