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戚怀明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管理科学系

出  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5-10,共6页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摘  要: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本文试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阐述我国近期内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以就地转移为主,以及应采用的相应措施。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新情况及其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政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到1988年底,全国已有955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比1978年的2800多万增加了2.4倍多。从总体上看,这是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是历史性的进步。但应看到,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新情况。例如。

关 键 词: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农村工业 农业开发 劳动力过剩 农业生产 历史过程 农业内部结构 劳动力转移 庭院经济 

分 类 号: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