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正楷[1] 张俊娜[1] 刘静[1] 赵朝洪[2] 吴小红[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科学通报》2011年第34期2897-2905,共9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16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K67B02)资助项目
摘 要:距今10000年前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北京斋堂东胡林遗址属于新石器早期人类遗址,其文化面貌具有明显的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性质.同期墓葬中还出土有多具古人骸骨,被称为"东胡林人".配合考古发掘,在东胡林遗址进行了地貌第四纪调查和相关沉积物的分析,就"东胡林人"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东胡林人"主要生活在11100~9600cal a BP期间,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结束之后的升温期,当时气候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出现了温和较干的温带草原与较为温暖湿润的温带草甸草原交替的植被环境.文化遗迹的分布部位表明,"东胡林人"主要活动在河漫滩平原上,地势平坦、水热条件较好、植被比较茂盛的河漫滩平原适宜于史前人类生活.这一研究有助于重建10000aBP前后北京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也有助于加深对华北地区新旧石器文化过渡时期环境背景的了解.
关 键 词:东胡林人 新旧石器文化过渡 新仙女木事件 生态环境
分 类 号:Q98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