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不完满性与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性别建构——兼论《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个体生命存在主题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玲[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扬子江(评论)》2011年第5期59-66,共8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ZW05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AbWY070)阶段性成果

摘  要:茅盾1940年代初发表的《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①精美残篇,综合其早期创作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了“既具有东方女性文化的阴柔资旨,又富于雄强的质素”②的张婉卿形象。作品关于张婉卿以母性情怀包容生命陷于颓丧状态的丈夫黄和光这一艺术想象,在已有研究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同隐含作者的立场,赞赏张婉卿的母性情怀。

关 键 词:《霜叶红似二月花》 生命存在 性别建构 茅盾 个体 女性形象 母性情怀 40年代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