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何与何为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衍鹏[1,2] 

机构地区:[1]枣庄学院文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6期5-10,共6页Ethnic Art Studies

基  金: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1WD78);"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ZZ11_0854);公安部2009年"公安理论和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公安文化理论与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研究>(2009LLYJJSST014)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逻辑是理论旅行的结果,西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特殊性延异为世界性、普遍性,国际公约化命名和组织推广发展为科层化的范式学术运动和保护实践,非功利性的价值保护发展为文化"有用性"的现实博弈。从文化现代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应对当前遗产流逝的手段,也是文化创造、转型、重构的长远规划;从经济转型而言,是远古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文化资本的承载者,是文化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从社会和谐而言,是连接基础价值和终极价值的中间价值,融合自然观、社会观的缓冲地带,协调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管理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守性体现在观念僵化、忽视个体性、认同功能薄弱;文化激进体现在产业发展冲动超过事业管理积极性,价值规律超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规律,资源争夺、资本滥用和知识虚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顽疾。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逻辑 文化现实 文化悖论 

分 类 号:J026[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