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衍鹏[1,2]
机构地区:[1]枣庄学院文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6期5-10,共6页Ethnic Art Studies
基 金: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1WD78);"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ZZ11_0854);公安部2009年"公安理论和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公安文化理论与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研究>(2009LLYJJSST014)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逻辑是理论旅行的结果,西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特殊性延异为世界性、普遍性,国际公约化命名和组织推广发展为科层化的范式学术运动和保护实践,非功利性的价值保护发展为文化"有用性"的现实博弈。从文化现代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应对当前遗产流逝的手段,也是文化创造、转型、重构的长远规划;从经济转型而言,是远古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文化资本的承载者,是文化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从社会和谐而言,是连接基础价值和终极价值的中间价值,融合自然观、社会观的缓冲地带,协调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管理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守性体现在观念僵化、忽视个体性、认同功能薄弱;文化激进体现在产业发展冲动超过事业管理积极性,价值规律超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规律,资源争夺、资本滥用和知识虚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顽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