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子明[1] 秦超[1] 石胜良[1] 程道宾[1] 梁志坚[1] 邓晓[1] 梁明辉[1] 陈相仁[1] 胡瑞婷[2] 方烂基[3]
机构地区:[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宁530021 [2]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科 [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出 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诊断标准计算。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结果37例患者共放置34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1.89%。其中2例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到达狭窄处,改行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其中2例合并部分性癫痫发作,经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1例因血管痉挛严重终止手术。术后1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变化。手术成功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术前、术后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有统计学差异(1.05±0.11,1.01±0.08,t=-3.95,P=0.000);手术前后NIHSS评分(6.74±2.39,2.32±1.17,P<0.05)、狭窄率(85.40%±8.26%,7.60%±1.8%,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