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黎明[1,2]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140-146,共7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为20090461130];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编号为20100359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胡适是现代新诗的开创者,然其文体革命的"思想草稿"却是在留美时期形成的,这集中反映在《胡适留学日记》(1910—1917)之中;而在此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诗学的文体资源,又是其诗体变革的主要依托对象。理论上,胡适在尊体、辨体基础上,探讨了"诗的文字"与"文的文字"、"死语"与"活语"等关系,讨论了诗歌与戏剧、小说、唱本等文体边界;实践上,胡适进行了改造诗词韵律、增加叙事成分、掺入外国语法文法等各种文体试验。在对内源因素的探索改造中,也适时借用了进化论、实验主义等外援力量,并从欧美意象派运动那里找到了知音。身处中国诗体衰变之际,胡适在传统基因中求变,在中外比对中求通,成功实现了中国诗歌文体的转化更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