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学

作品数:101被引量:8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杰吕进严晓江刘艳芬刘毅青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诗缘情”到王国维的以“物”制“情”
《读书》2024年第4期96-103,共8页姜玉琴 
在中国这个以抒情诗而著称的国度里,“情”在传统诗学中一直拥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处于近现代之交的王国维却另有思考。他在《人间词话》中,一方面阐明了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借鉴西方现代诗学的理念,构筑出一个以“物”制“情...
关键词:《人间词话》 中国传统诗学 抒情传统 诗缘情 王国维 西方现代诗学 近现代之交 诗歌与诗学 
漠视语言和摧毁语言——诗学语言论之二
《南腔北调》2023年第10期40-53,共14页枣红马 
一、诗,为什么要漠视语言?按照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要求,如果一首诗没有意境,它就不是一首好诗,甚或可以说,它就不是诗。意境品质的高下、内涵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诗的品质的高下。然而,诗的意境不仅仅存在于诗的作品中,如果追根溯源,它应...
关键词:诗人心灵 中国传统诗学 无意识心理 诗的意境 语言论 语言描述 诗性存在 审美要求 
论德勒兹哲性文论中的中国诗学被引量:4
《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蔡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狄更斯小说的视觉叙事研究”(项目号19BWW043)的阶段性成果。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是当代西方最具原创性的一流哲学家之一,但是他的原创性思想离不开与中国的相遇。在与中国的相遇中,他将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进行观照,从中获得灵感,获取其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创造了数量众多、风格独异的哲性文论概念...
关键词:德勒兹 块茎 无器官的身体 生成论 光滑空间 中国传统诗学 
“风雅比兴”:中国传统诗学的核心精神
《艺术广角》2023年第1期4-8,共5页陈伯海 
中国诗学的核心精神可用“风雅比兴”来概括。这种精神传统由《诗经》奠定,由杜甫、白居易夯实。本文就“风雅”“比兴”基本内涵分别作了简要探讨。“风雅”标示着诗性生命的内核,“比兴”则作为显示这一内核的常见形态与手段,它从属...
关键词:中国诗学 核心精神 风雅比兴 
张柏然中国特色翻译思想的诗学启示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27-33,158,共8页严晓江 
江苏社科英才资助项目“古诗英译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传承研究”(202042)。
张柏然中国特色翻译思想对彰显典籍翻译研究的诗性特质和民族风格具有指导意义。借鉴中国传统诗学的"志情""象境""形神""隐秀"等核心要素,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译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志情交织,境生象外,尚...
关键词:张柏然 典籍翻译 中国传统诗学 民族性 世界性 
中国传统诗学概念“意象”的英译研究被引量:1
《外国语文研究》2021年第6期53-62,共10页章艳 
"意象"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概念,"意""象"并立,但以"意"为鹄的。因此,"意象"不等于"象",在英译时不应简单地对应于image或imagery。通过观察国内文献中"意象"一词的英译发现,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的学者在英语摘要中普遍使用image来表...
关键词:中国传统诗学 “意象”英译 深度翻译 
立体呈现明末清初杜诗学的别样阐释空间——张家壮《痛切的自觉——明末清初杜诗学考论》平议
《学术评论》2020年第6期38-42,共5页苗健青 
以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为中心的研摩活动形成的杜诗学文化场域,是中国传统诗学领域一个重要的阐释空间。在杜诗研究的传播史上,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开始,杜甫的声望与日俱增。在对唐诗中的学习典范不断进行新的选择时,宋人沿着道德判断和...
关键词:诗人杜甫 杜诗学 阐释空间 中国传统诗学 北宋仁宗 杜诗研究 美学判断 诗圣杜甫 
中国传统诗学雅俗观的渊源及意涵特征被引量:1
《人民论坛》2020年第34期100-103,共4页孙克强 
雅俗是中国传统诗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当今使用率最高的文化审美范畴。从思想渊源来说,雅俗有儒家、道家及文化差异三个源头,可用雅正、高雅、文雅加以概括,三种不同的理念构成了雅俗范畴的理论体系。雅俗的意涵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关键词:中国传统诗学 雅正 高雅 文雅 雅俗之辨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11期121-125,共5页袁忠 
《观人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体系的构建》,万伟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文学即人学,是发展并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人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等均是其最高指向。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将个体与群体的生命情怀、形上...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学 中国传统文论 中国传统诗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 文论体系 文学即人学 个体与群体 
以人观诗与以诗观人——《观人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批评体系的建构》评介
《探求》2020年第4期117-120,共4页李舜臣 
“文学是人学”,虽说是西方文论的产物,亦可通于中国的传统文论。古人已有“诗如其人”(陈师道《答秦觏书》)、“人即是诗,诗即是人”(杜浚《与范仲闇》)、“人外无诗,诗外无人”(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等言说,举凡中国诗学的本体论...
关键词:文学是人学 中国传统诗学 传统文论 陈师道 中国诗学 西方文论 品第 龚自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