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之辨

作品数:82被引量:36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克强李冬红冯胜利汤哲声李晓愚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戏曲雅俗之辨与当代传承困境反思 从秦腔“安万现象”说起
《中国戏剧》2025年第3期12-13,共2页李晔飞 
在戏曲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中,雅俗之辨始终是一个关键话题。而近年来,秦腔领域出现的“安万现象”,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弓丨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戏曲雅俗标准以及戏曲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这一现象不仅为我们探讨...
关键词:雅俗之辨 层层涟漪 秦腔 戏曲 当代传承 发展历程 未来走向 独特视角 
从《草堂诗余》到《词综》:清词雅俗之辨的深入
《今古文创》2024年第35期31-33,共3页曾昀 
“雅”与“俗”作为一项批评标准广泛运用于词学领域。清代朱彝尊编纂《词综》,尊姜张,尚醇雅,旨在拨正遗留的“草堂遗风”。从《草堂诗余》到《词综》,词由“俗”变“雅”,体现着以市民为代表的大众审美意识和以士大夫为代表的上层审...
关键词:《词综》 《草堂诗余》   
清人词论中的雅俗之辨诠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彭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历代地方志版刻插图整理与研究”(21CF188)。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
关键词:清代 词论 雅俗之辨 去俗崇雅 
北宋乐论中的雅俗之辨
《音乐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陈音璇 
雅与俗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历代乐论中表现为关于雅郑、古今、华夷的三种讨论。北宋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的复兴与雅乐制度的改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乐论资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雅俗之辨。为了修正雅乐、厘清雅俗...
关键词:北宋 雅俗 雅郑 古今 华夷 
从《园冶》铺地篇看明末园林雅俗之辨
《现代园艺》2023年第13期134-136,共3页王薇 王欣 
计成是明代著名的造园家,《园冶》是他根据自己一生的造园实践创作的一部作品。尝试从美学、历史学角度切入晚明社会,以《园冶》铺地篇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园冶》中的造园艺术与美学思想,并从3个维度上进行研究。一是介绍《园冶》铺地篇...
关键词:园冶 明末园林 铺地 雅俗 美学 
中国画的“雅俗之辨”
《书画世界》2023年第6期83-84,共2页王杰 
在中国画的审美范畴中,雅与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它们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雅俗之间的对立关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由对立逐渐走向融合。本文通过雅俗之划分...
关键词:中国画 雅俗之划分 雅俗之融合 
雅俗之辨对办刊的启示
《新闻前哨》2023年第8期23-24,共2页姚元权 
《特别关注》杂志的“书中事”栏目极富特色,为杂志的品位和格调,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特别关注》确立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即“雅事俗说,俗事雅说”。一、编辑智慧的结晶“雅事俗说,俗事雅说”,这八个字的率先提出,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
关键词:办刊实践 《特别关注》 韩少功 俗事 雅俗之辨 特别报道 《天涯》 叙事模式 
明代山水画中的游仙形象解读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82-85,共4页郑旭辉 陈雪梅 
游仙形象古来有之,在明代山水画中,宫廷画家、职业画家和业余画家均创作了游仙形象。游仙是山水画中雅俗共赏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现的“雅”“俗”特质有其自身适用的场域,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换。对艺术家而言,游仙形象也是其艺术理...
关键词:明代山水画 游仙 艺术形象 雅俗之辨 
花卉品鉴与雅俗之辨——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刻本《花品》考论
《印刷文化(中英文)》2022年第3期70-81,共12页何朝晖 李萍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委托项目“日本内阁文库藏艺术类稀见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果。
日本内阁文库收藏明万历刻本《花品》,为天壤间仅见之本,鲜为世人所知。该书之体例与内容颇具特色,在古代花卉类著作中独树一帜。该书在前人花卉著述的基础上,以拟人化的花卉品格为主要标准,对各种花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细致的分品,...
关键词:《花品》 晚明 花卉鉴赏 雅文化 士人 
论北宋科举士人的身份建构与审美思想的转变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22年第8期142-149,共8页李昌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宋士人美学研究”(17BZX1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21&ZD068);南京大学新时代文科卓越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士人美学通史”。
北宋在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科举制,科举制对于审美具有重要影响。北宋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强调审美的济世功用,审美的功利主义思想占据主流。由于没有门第约束,为了实现移风易俗、兼济天下的理想,北宋士人必须通过道德自律...
关键词:  科举 审美 雅俗之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