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

作品数:896被引量:2021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韩东育李治安黄纯艳高福顺刘培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华夷之辨·华夷之辩·华夷之变——关于中华民族形成的再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39-149,共11页李玉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17ZDA177)。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华夷之辨”观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儒家经典学说中的华夷之辨内涵非常清晰,即“文(明)野(蛮)之辨”——崇尚、保护和发展文明,贬斥、抵制和改变野蛮。由于民族交融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不...
关键词:华夷之辨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融 
清代“大一统”理论解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李治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清编中国通史·清史卷”(ZZ@WTT006)。
“大一统”作为政治思想理念,构成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内向凝聚的一条生命线。文章对“大一统”的内涵、“大一统”理念的重要性、清代如何实践“大一统”及取得哪些进展进行了阐释。认为准确解释“大一...
关键词:清朝 “大一统” 华夷之辨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辽太宗“大一统”思想探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张小曼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专项项目(21VGB002)。
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体现,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大一统”进程中做出过诸多贡献。通过对史料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契丹族统治者辽太宗耶律德光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尤为突出,积极实践“大一统...
关键词:辽太宗 耶律德光 大一统 华夷观 正统 
《春秋》:彰显尊王之义
《中国民族》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黄国辉 
“兰台青年学者项目”(LTQN2021LX606);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22VMZ011)的阶段性成果。
《春秋》本是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较详尽地记录了当时鲁国国事及天下大事。后来,孔子在此基础上重新编订,成为后世儒家“六经”之一。“仲尼厄而作《春秋》”“惩恶而劝善”,《春秋》具有极强的价值引导功能,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关键词:华夷之辨 编年体史书 《春秋》 《公羊传》 春秋时期 尊王 《谷梁传》 《左传》 
走廊和通道:理解何以中国的空间视角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5-7,共3页麻国庆 
从具有相互关联的多元地理区域,即具有类型学性质的宏观概念,如“板块”“走廊”“区系”“通道”等空间结构的叙事单位出发,来认知国家的内部空间结构与内外关联,以此讨论多元地理区域和民族社会文化间的联系,是理解何以中国的一个重...
关键词:地理区域 朝贡体系 儒家文化 空间结构 宏观概念 空间视角 华夷秩序 走廊 
“夷”字译名之争:两次鸦片战争前后中英关系的再定位
《学术研究》2025年第1期138-149,180,共13页万立 
1860年代以前,在华英人曾就汉字“夷”字与barbarian是否构成对等关系,发生过长达半个世纪的“译名之争”。支持者与反对者分别用中国经典文献诠释“夷”字的古今含义和实际用法,以实现各自的论证目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主战派以...
关键词: barbarian 汤姆斯(Peter Perring Thoms) 国耻叙事 华夷观 
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2期155-155,共1页苍铭 牛平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
关键词:《旅行杂志》 云南边疆 华夷 中华民族 共识 演变 
“文天祥”题材咏史汉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接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30-138,共9页赵季 陈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朝三千年诗歌交流系年”(14ZDB069);西部项目“明清东亚旅华汉诗文献发掘与研究”(23XWW007)。
文天祥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忠君的历史人物,从元朝开始,文人常对文天祥的忠义精神进行吟咏。随着中朝两国交流往来的深入,文天祥史事传入朝鲜,也成为朝鲜王朝文人尊崇的对象。朝鲜王朝前期,文人吟咏文天祥的诗作主要体现了对其民族气节精...
关键词:文天祥 咏史汉诗 朝鲜王朝 气节精神 华夷之辨 
传承与嬗变:十六国时期五胡王朝的华夷观
《宁夏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187-192,共6页刘东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华夏认同视野下的五胡王朝合理性构建与民族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5CZS04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十六国时期中国认同意识的传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项目编号:L24AZS002);“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22-CXRC-23)。
十六国时期,五胡王朝统治根基薄弱,各族群间隔阂甚深,差异性的民族认同意识使中州夷夏的王朝归属意识淡薄。为巩固统治,五胡王朝在对广大被统治民族加强防控的同时,更汲汲于“变夷从夏”,建构同质性的民族认同。为此,五胡诸君一改以往...
关键词:五胡王朝 华夷观 民族意识 用夏变夷 
重塑华夷秩序:十六国合法性构建策略研究
《殷都学刊》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刘东升 徐新猛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十六国时期中国认同意识的传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L24AZS002)的阶段性成果。
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使五胡在中原地区的统治面临合法性不足的窘境。然而,五胡君主却通过“华夷同祖”“神化叙述”的方式完成了华夏形象的自我塑造。另一方面,五胡入主中原之后,便以中国自居,展开了对中华正朔的争夺。在天下秩序崩溃之...
关键词:十六国 合法性 华夷融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