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诗余》

作品数:65被引量:8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宏生胡元翎岳淑珍甘松刘军政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草堂诗余》到《词综》:清词雅俗之辨的深入
《今古文创》2024年第35期31-33,共3页曾昀 
“雅”与“俗”作为一项批评标准广泛运用于词学领域。清代朱彝尊编纂《词综》,尊姜张,尚醇雅,旨在拨正遗留的“草堂遗风”。从《草堂诗余》到《词综》,词由“俗”变“雅”,体现着以市民为代表的大众审美意识和以士大夫为代表的上层审...
关键词:《词综》 《草堂诗余》   
明代“花”“草”崇尚对清初词坛的影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岳淑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草堂诗余》的纂刻及其词学影响研究”(21BZW013)。
明代中后期强烈的“花”“草”崇尚在清初仍然温度不减,沿着明代崇尚的惯性,持续影响着清初词坛近半个世纪。这种影响在词坛上表现为:词体创作模仿“花”“草”;词籍纂著继承“花”“草”;词体评价以“花”“草”为标准。此时词坛亦在...
关键词:清初词坛 《花间集》 《草堂诗余》 “花”“草”崇尚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苏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陈水云:《〈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与词学阐释》指出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
关键词:《草堂诗余》 唐宋词 高校文科学报 词选 尊体 词学 诗乐 知识空间 
《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与词学阐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36-146,共11页陈水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清代词学观念史研究”(项目编号:17JHQ046)的阶段性成果。
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的知识空间。围绕《草堂诗余》的改编重刊,明代中后期形成了采用不同策略(或分类,...
关键词:明代 词学 草堂诗余 阐释群体 知识体系 
《草堂诗余》考辨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29-38,共10页谢桃坊 
南宋中期以来书坊编的词选集《草堂诗余》盛行。该集今存分类本与分调本两系,版本众多而复杂,涉及诸多词学问题。文章从幸存最早之明初分类本提供的线索,推测宋本之原貌实为歌本。明初增修笺注本,原出宋季书坊所编,已是纯文学读本。明...
关键词:《草堂诗余》 分类本 分调本 词选集 词调 歌谱 词谱 
《明末才女叶小鸾》序
《书屋》2022年第6期89-90,共2页张觅 
叶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乃明末文学家叶绍袁和沈宜修的第三女。她生下来才四个月(一说六个月),因家贫乏乳,于是便送往舅父沈自征家抚养。叶小鸾幼即灵慧,三四岁时,经长辈口授《万首唐人绝句》《花间集》《草堂诗余》诸词,“皆朗然成诵...
关键词:《花间集》 叶小鸾 《草堂诗余》 清代词学 叶绍袁 沈宜修 沈自征 王昶 
词谱发端与明中叶学术--以周瑛《词学筌蹄》为中心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48-156,共9页吴雨辰 朱惠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词谱研究与《词律》《钦定词谱》修订”(项目编号:18ZDA253)的阶段性成果。
明代周瑛《词学筌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具备词谱雏形的著作,此书虽体制简略,但与前代思想、学术密切关联,可从深层揭示词谱起源的社会原因。其文献主要源自洪武本《草堂诗余》,又有独特的版本特征,为明中叶《草堂诗余》改编序列中承前...
关键词:《词学筌蹄》 《草堂诗余》 理学 声音之学 词谱 
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化——以论词绝句为中心
《文艺争鸣》2020年第4期187-191,共5页苏静 
叶恭绰《遐庵词话》卷一评清初词:"清初词派承明末余波,百家腾跃。虽其病为芜犷,为纤仄,而丧乱之余,家国文物之感,蕴发无端,笑啼非假,其才思充沛者,复以分涂奔放,各极所长,故清初诸家实各具特色,不愧前茅,远胜乾嘉间之肤庸浅薄,陈陈相...
关键词:明末清初 陈维崧 明代词 朱彝尊 陈其年 云间词派 南宋词 《草堂诗余》 
论杨慎对苏轼词的评价——以《草堂诗余》批点本、《词品》为依据
《中国苏轼研究》2019年第2期164-176,共13页喻世华 
杨慎与苏轼同为蜀人,同为文化大家,其相互关系自然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学界也有一些研究成果面世。早在1984年,周子瑜就杨慎对苏轼道德文章的景仰与评价展开过研究[1];1992年,赵永康亦对杨慎题苏轼《潇湘竹石图卷》进行过考证[2];2009...
关键词:道德文章 苏轼词 杨慎 《草堂诗余》 潇湘竹石图 《词品》 研究成果 周子瑜 
“诗余”谫论被引量:1
《中国韵文学刊》2019年第2期73-79,85,共8页夏志颖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词演进的诗学观照"(15YJC751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临桂词派与晚清民国词学研究"(14YJC751017)
"诗余"从泛称意义上的"诗之余"衍化为词体别称的过程贯穿于南宋朝,南宋时期提及"诗余"的文献中,它基本上只具有文集分类标识的作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由宋人使用"诗余"的通例以及"草堂"与杜甫在南宋时期的密切关系,推测"草堂诗...
关键词:诗余 《草堂诗余》 “宋无诗” 词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