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道德冷漠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探析——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鞠鑫[1] 余鹏彦[1] 

机构地区:[1]广东商学院学工部,广东广州510320

出  处:《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一般项目"80后文学与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08BZW071);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项目"执行功能中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与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关系研究"(GD10CXL01);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机制研究"(2010ZY018)阶段成果

摘  要:道德冷漠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社会负面现象。从理性选择论的视角来看,道德冷漠是在恶劣的社会处境中个体对预期效益和预期代价进行理性计算的结果。高校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抵制道德冷漠、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在情境中"、"助人自助"、"增权赋能"价值视角,以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能够创新高校道德教育理念和工作模式,预防和减少道德冷漠风气的滋长。

关 键 词:道德冷漠 道德教育 社会工作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