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19号高产结构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贺梅[1] 王书玉[1] 胡秀明[1] 殷春渊[1] 王和乐[1] 

机构地区:[1]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出  处:《种业导刊》2012年第1期12-13,共2页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摘  要:对新稻19号进行高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最大(cv=13.02%),与产量的相关最为密切(r=0.6048),对产量的通径(p=0.6571)和净贡献率(pr=0.3974)最大,其次为每公顷有效穗(cv=12.45%,r=0.2482,p=0.4569,pr=0.1134);千粒重是该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极小。新稻19号每公顷8500kg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300万穗左右,每穗结实115粒左右,千粒重25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是:⑴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⑵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公顷基本苗90~120万株;⑶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每公顷施纯氮225~280kg,氧化钾90~110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和湿润间歇灌溉,后期不早断水;⑷综合防治病虫害。

关 键 词:水稻品种 新稻19号 高产结构 通径分析 栽培技术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