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 [2]台湾研究中心 [3]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 [4]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台湾研究》2011年第6期34-38,共5页Taiwan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台湾史与“台独史观”批判》(10JJDGJW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近二十年台湾民众呈现的多元身份认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ZD065)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中外文学》、《海峡评论》等学术刊物为场域的一场论战持续时间近两年,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参与,论争内容触及身份认同、统独之争、族群融合等问题,并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对后续台湾文化走向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阅读这场论战的相关文献,笔者深感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清理,诸如论争者为何以极大的篇幅,极强的热情来讨论“本土化”、“台湾意识”和“祖国意识”,论争者立基于怎样的发言位置,其话语范式彰显了何种历史诠释权的争夺,论争者追寻身份认同的背后,支撑其认同的动机又是什么,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如何深入影响台湾知识分子。本文拟对这场跨领域的文化论争从学术角度进行观察解读,对现今仍流行的一些“台独”观点进行剖析并研析台湾知识分子的历史叙述和身份认同的差异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