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危险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纤溶活性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燕萍[1] 张丽[1] 陈峰[1] 冯长伟[1] 沈健[1] 罗文达[1] 

机构地区:[1]台州医院,浙江省临海317000

出  处:《现代实用医学》2012年第1期81-82,共2页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过程中纤溶测定的意义。方法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测定检测60例不同危险组APL患者的纤溶活性。结果 APL患者起病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情况,不同危险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着疾病的缓解,纤溶亢进的情况得以纠正,但中高危组较低危组更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早期死亡。结论治疗期间监测凝血与纤溶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疾病早期病死率,提高治疗缓解率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分 类 号:R733.7[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