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主观主义原则:文化成因、现实体现与具体危害  被引量:2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艳红[1] 马改然[1,2]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法学院 [2]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出  处:《政法论坛》2012年第3期27-41,共15页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中西刑法文化和定罪制度比较研究"(SFB20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重视人内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以及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是形成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现今刑法学界所说的刑法主观主义,是传统刑法文化与主观主义之合体。刑法主观主义在当下体现为对主观罪过过于依赖、对人身危险性过于关注,以及犯罪特殊形态认定中的主观倾向。刑法主观主义对我国刑事法治具有重大危害,它导致定罪量刑随意出入人罪,使得刑事规则主义的生成颇为困难,并且冲淡了客观行为的定型意义,由此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冤假错案。要想减少并消除刑法主观主义的危害,必须把与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相融合的主观主义逐出刑法领域,取而代之的应是刑法客观主义。

关 键 词:法文化 刑法主观主义原则 现实体现 

分 类 号:D914[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