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染色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汪和明[1] 陈杰[1] 田华[1] 张国君[1] 黄艳春[1] 夏俊梅[1] 曾秋红[1] 叶启文[1] 戴艳清[1] 杜秀珍[1] 

机构地区:[1]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消化内科,523945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年第2期108-110,共3页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基  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10515000095)

摘  要:目的评价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大肠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325例,行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 396个病变中非肿瘤性病变占13.6%(54/396);各类腺瘤占76.0%(301/396),其中3例腺瘤恶变,占腺瘤的1.0%(3/301);进展期肠癌41例,占10.4%(41/301)。上述病变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分析显示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尤其增生性病变、炎性息肉绝大部分为Ⅰ、Ⅱ型腺管开口,占92.7%(38/41)。在肿瘤性病变中,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腺瘤之腺管开口以ⅢL型为主,而绒毛状腺瘤则以Ⅳ型为多见。在进展期癌中,无1例外地表现为腺管开口的破坏,甚至无腺管结构。将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FICE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7.8%(361/396)、92.6%(38/41)、99.4%(353/355)、92.6%(38/41)、99.4%(353/355);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390/396)、87.8%(36/41)、98.9%(351/355)、1.12%(4/355)、12.3%(5/41);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ICE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大肠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

关 键 词: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放大内镜 腺管开口 早期大肠癌 

分 类 号:R735.34[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