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哲[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112-120,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上世纪30年代波及中国的"经济危机"使得作家创作转向了经济题材,而正是由于从"经济"的层面展开,茅盾在《春蚕》中才有可能将"都市"、"城镇"和"乡村"这三个相互迥异的空间关联在一起,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全景呈现。在《春蚕》中,茅盾通过对经济主题的"隐匿"处理,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而续作《秋收》和《残冬》虽然带有更强烈的政治意味,但经济主题的存在最终使得"农村三部曲"的革命叙事淡化了"乌托邦"色彩,从而获得了历史纵深和现实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