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学·历史——《春蚕》文本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哲[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112-120,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上世纪30年代波及中国的"经济危机"使得作家创作转向了经济题材,而正是由于从"经济"的层面展开,茅盾在《春蚕》中才有可能将"都市"、"城镇"和"乡村"这三个相互迥异的空间关联在一起,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全景呈现。在《春蚕》中,茅盾通过对经济主题的"隐匿"处理,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而续作《秋收》和《残冬》虽然带有更强烈的政治意味,但经济主题的存在最终使得"农村三部曲"的革命叙事淡化了"乌托邦"色彩,从而获得了历史纵深和现实依据。

关 键 词:经济题材 《春蚕》 文学文本 历史 维度 中国社会 作家创作 经济危机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