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平[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 处:《史林》2012年第2期103-114,189-190,共12页Historical Review
摘 要:清末,地方自治呼声骤然高涨。时贤原本以为,以地方自治为途辙,或可造就"完全之国家",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以"独立"释"自治",却又助长了以"省界"说为表征的地方主义的兴起和泛滥,由此而生出的"畛域之见"、"彼此之心",非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隔阂,甚或冲突与分裂,也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因而不得不有所省思,并力图纠偏。但针对"省界"说所提出的若干"非省界"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地方自治与"民族建国主义"之间的内在难局。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民族国家的"想象",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尴尬困境,也从一个侧面提示了民族主义与地方主义之间复杂的纠缠关系。There was an upsurge of calls for local autonomy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This ideological trend and its nation-state imagination not only reflected the awkward pligh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uctural and political system,but also revealed the complicated and entang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localism.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