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

作品数:17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主题:清末公共领域近代中国社会公众舆论清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史林》《历史教学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海》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论议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2期16-27,共12页方平 
地方自治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其所构想的革命建国方略。孙中山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国之本,主张通过推行地方自治来训导国民,为革命建国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倡导实行“分县自治”,明确表示反对“一省自...
关键词:孙中山 地方自治 分县自治 直接民权 
自行车传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反应
《近代中国》2012年第1期120-151,共32页方平 王琳 
自行车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代步工具,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无处不有。作为一项颇富创意的机械发明,自行车于19世纪60年代由欧洲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拟就自行车传入后国人的观感、认知、使用以及所引起的社会治安和交通...
关键词:自行车 影响 中心 社会 代步 中国 繁华都市 观感 
地方自治与清末知识界的民族国家想象被引量:7
《史林》2012年第2期103-114,189-190,共12页方平 
清末,地方自治呼声骤然高涨。时贤原本以为,以地方自治为途辙,或可造就"完全之国家",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以"独立"释"自治",却又助长了以"省界"说为表征的地方主义的兴起和泛滥,由此而生出的"畛域之见"、"彼此之心",非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
关键词:地方自治 完全之国家 省界 非省界 大同 
清末民间社团的发展空间及其限度——以上海为中心被引量: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63-71,153,共9页方平 
清末最后十年间,上海地区各种类型的新式社团蜂拥而起,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些社团虽然宗旨不一,所务各异,但大多汲汲于"维持公益",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组织活动。由此,不仅促进了社团自身的发展,亦拓展了城市的公共生活。毫无疑问,社...
关键词:社团 合群进化 公益 限度 
权势争夺与“文明排外”——1905年哄闹公堂案论析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29-35,共7页方平 
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B405)资助
1905年哄闹公堂案发生后,上海社会各阶层、各团体连日集会抗议,形成了大规模的抗议风潮。风潮固因公堂案而起,但其背后实隐含着中外双方对于租界内警政和司法权力的争夺。在抗御外侮、卫护国权的过程,上海绅商一直主张以和平、文明的手...
关键词:公堂案 权势争夺 文明排外 
拒俄运动与清末上海“文明排外”的社会动员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4-10,共7页方平 
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405
拒俄运动期间,上海的绅商士民以“文明排外”相号召,通过集会演说、组织社团、发行报刊等方式,引导舆论,聚集力量,造成声势,形成了有效的社会动员。由此,在民间社会的对外交涉和斗争中,确立并凸显了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和政治取向...
关键词:拒俄运动 文明排外 社会动员 
从“耳目”、“喉舌”到“向导”、“政监”——略论清末报人的办报理念与公众舆论的话语伦理被引量:5
《学海》2007年第2期107-113,共7页方平 
清朝末年,随着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流转,报人对报刊的社会角色和功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始曰“耳目”、“喉舌”,继之言“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再则称“政监”与“向导”,愈转愈进,愈转愈激。由于立意于作为“政监”和“向导”...
关键词:报刊 公众舆论 话语伦理 
惜阴堂:私宅与政治集议
《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6期57-62,共6页方平 
作为私人寓所的惜阴堂,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各派政治人物,纷至沓来,汇聚于此,密商计议,策划布置,使之转而成为公共性的政治集议之所。惜阴堂由“私”而“公”的节节嬗变,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关键词:惜阴堂 赵凤昌 政治 公共空间 
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被引量: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43-49,共7页方平 
本文是华东师范大学"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研究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
关键词:戏园 戏曲改良运动 新舞台 公共空间 
从《苏报》看清季公众舆论的生成与表达被引量: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98-105,共8页方平 
华东师范大学"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研究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
《苏报》原为“营业性质之小报”,后在追踪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转成“善造风潮之报”。通过对各地“学界风潮”的持续报道,《苏报》充分彰显了报刊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并因此形成某种旨在批判教育腐败、政治专制和文化奴役的激进舆论。而后...
关键词:《苏报》 “学潮” 公众舆论 革命宣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