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长德[1]
出 处:《教育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10-11,共2页Educational Science Abstracts
摘 要:对教育评价的副作用进行研究,不是要否定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而是要从反面来审视教育评价,更好地促进教育评价健康发展。教育评价的兴起与发展正是其积极作用不断地被发掘和放大,其消极作用被利用和扬弃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副作用不但因评价的对象不同而不同,而且还具有时代性。中国最早的教育评价(其实就是科举考试)的作用是选拔人才,衍生出的副作用有导向与激励,于是在以后的评价中就被有效地加以利用,这时候它们就变成了教育评价预期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改变了教育评价这一作用原来的性质,不再是副作用。不过,随着教育评价的发展,新副作用又将显现出来。当代教育评价的副作用主要有误导、工具化、不公平、心理扭曲等。
关 键 词:教育评价 副作用 同而不同 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 时代性 工具化 不公平
分 类 号:G40-058.1[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