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腊生[1]
机构地区:[1]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农民工书写研究"(项目编号:09CZW06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谈论郑小琼的诗歌创作,总是有些艰难。近年来,各大媒体总是将郑小琼归到打工诗人、80后的创作等范畴,这大概是出于郑小琼本身的身份与年龄的缘故。她以打工生活亲历者的身份,原生态地书写了底层打工者的在场体验与精神疼痛,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让我们窥见一个广被忽视的社会群体的真实生活和心理状态。但仔细阅读文本,却发现郑小琼的诗歌创作不仅仅记录下一个中国特色时代的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心路历程,更重要的是其中青春的激情流淌与存在的理性思考。其中,不仅有个人身体、物质层面的书写,也有国家政治、历史层面的呈现。郑小琼的诗歌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打工者生存的空间与心灵世界,又扩大到社会政治与历史层面,承载了传统诗歌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个体情绪与思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