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政元[1]
出 处:《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年第4期127-128,132,共3页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摘 要:隐喻理论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上,人们一直把它作为诗学、修辞学的一部分内容。随着语言学,哲学的发展,隐喻研究已经突破了修辞范畴。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标志着概念隐喻理论的问世。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在我们的思维中和语言中,隐喻无处不在。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表明:隐喻是语言和认知共有的根本属性,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功能等与外语教学有密切的关系。隐喻的这些研究成果也对外语词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从隐喻的角度对外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