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翼飞[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 处:《长江学术》2012年第1期159-160,共2页Yangtze River Academic
摘 要: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较早的如陈文忠著《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尚学锋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尚永亮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邓新华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2000年)等。不仅诗歌是这样,对词的接受与传播研究也逐渐兴起,如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从词的创作和理论两大部分,
关 键 词:传播与接受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明末清初 词学研究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词 诗歌接受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