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接受史

作品数:21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晓薇余恕诚陈文忠陈良运米彦青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中国图书评论》《江淮论坛》《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好问: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读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孙雅洁 
金代元好问的“论诗诗”,在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纵观宋金之际柳诗接受方向,“第一读者”苏轼首先构建起“陶渊明-柳宗元”的接受路径。后又融入了自唐以来“陶谢”并称的传统,形成了“陶、谢、柳”以诗风相类而并论的...
关键词: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柳宗元 接受 第二读者 
论《才调集》在李商隐诗歌接受史上的价值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0年第9期150-152,共3页卢源源 
唐末的著名唐诗选集《才调集》是最早大量选录李商隐诗歌的重要作品集,编选者韦縠注意到了李商隐在炼饰文采、追求秀致的唯美内涵之外还有着自伤身世、心忧家国的失意之感,其呈现出来的李商隐与今天我们眼中的李商隐相去不远.《才调集...
关键词:李商隐 选本批评 《才调集》 接受史 
论石崇在昭君故事诗歌接受史上的意义被引量:2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0-13,41,共5页张任 
在王昭君故事被诗歌艺术接受的历史进程中,西晋诗人石崇并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他所作的乐府诗《王明君辞》在昭君故事诗歌接受史上建立了昭君诗的"哀郁悲怨"情调和开创了"代言体"昭君诗的抒写模式,对后世昭君诗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王昭君 石崇 接受史 《王昭君辞》 
一幅新颖厚重的唐诗接受景观图 --评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02-106,共5页王树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15CZW021)
自上个世纪末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兴起,学者们或专注于某一作家个案历代接受的梳理探讨,或致力于古典文学一般接受规律的归纳总结,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 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关键词:景观图 沈文凡 唐诗 文学接受史 大学出版社 诗歌接受史 厚重 史论 
唐诗接受史研究的三维空间建构与拓展——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阅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年第2期110-112,F0003,共4页田恩铭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古史家采摭诗文入传与文学经典化进程研究"(编号:2014T70277)阶段性成果
唐诗接受史研究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乃至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长盛不衰的一个研究热点。王兆鹏、刘尊明关于作家、作品影响力的定量分析以及以之为依据出版的《唐诗排行榜》影响深远;陈文忠关于唐诗经典文本的接受史研究具有典范意义;张毅《...
关键词:诗歌接受史 唐诗 空间建构 沈文凡 札记 阅读 史论 三维 
彰显唐诗美典形成的奥秘
《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5期123-125,共3页杨万里 
接受美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传入中国,但将其成功地运用到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作并不多。就唐诗的接受史研究而言,一部完整的著作必须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读者为主体的效果史研究,以诗评家为主体的阐释史研究和以诗人创作者为...
关键词:唐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世纪80年代 诗歌接受史 诗美 古代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接受美学 
中西视域融合下的接受诗学建构
《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1期121-123,共3页李有光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诗学建构 视域融合 中西 诗歌接受史 邓新华 接受理论 诗学体系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接受史被引量:1
《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8期13-14,共2页何斯婕 
李商隐无题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为无题诗中为当代人熟知的诗歌,在中国历史上却经历了一个由冷逐渐升温被人们接受的过程。本人将这首诗歌从晚唐到当代的接受史进行了梳理,旨在更好的为读者展...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相见时难 接受史 
词学研究的新维度——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长江学术》2012年第1期159-160,共2页王翼飞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的受众,探讨文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特别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到90年代,这种研究方法也被有些学者引入到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学者...
关键词:传播与接受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 明末清初 词学研究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词 诗歌接受史 
“诗中有画”与王维诗史定位之起伏被引量: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33-138,共6页袁晓薇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0sk289zd)
"诗中有画"这一经典命题的提出对于王维诗歌接受史来说具有双重意义:虽然对扩大王维的文化影响和深入体认王维诗歌艺术特征来说是一大进步,然而这种审美阐发加深并强化了王维诗歌与传统诗教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因此在以伦理政教为中心的...
关键词:诗中有画 王维 诗学典范 诗歌接受史 唐代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