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P的多维解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华勇[1] 

机构地区:[1]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00

出  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143-144,153,共3页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四川文理学院研究项目(2010B16R)

摘  要:Vi+NP在国内外的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仍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动态范畴理论(Dynamic Theory)、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和基于使用的理论(Usage-based Theory)为指导,多角度解释Vi+NP的相关问题,包括产生Vi+NP的本质特征;Vi+NP内在机制;Vi+NP的表达经济性。

关 键 词:VI+NP 原型范畴 去范畴化理论 基于使用的理论 表达经济性 

分 类 号:H314[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