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运泉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出 处:《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7期11-13,共3页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信任研究”(11BZZ004);2012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12&ZD008)的成果.
摘 要: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和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许多社会成员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紧张心理。而且,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不断“传染”、弥漫到整个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不管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蚁族”,还是公务员、企业家、知识分子,抑或是从小、中、大学生到年轻白领,再到中年骨干,甚至是退休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焦虑,严重影响到各个群体的幸福感。因此有学者认为,焦虑已经演化成为当下中国的社会病,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那么,产生社会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社会焦虑?以及如何有效化解焦虑?围绕这些问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联合召开了研讨会。现选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欢迎广大读者对此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